• <table id="bt9ac"></table>

      1. <track id="bt9ac"></track>
        1. <table id="bt9ac"><ruby id="bt9ac"></ruby></table>

          兩會訪談|在保護中傳承 讓文物活起來

          來源:求是網 作者:是說新語 2024-03-09 22:02:18

            兩會訪談|在保護中傳承 讓文物活起來

            ——訪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 馬蕭林

            編者按: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子孫后代。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2024年3月5日下午,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叮囑廣大文物工作者:“要把博物館事業搞好。博物館建設要更完善、更成體系,同時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眹@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求是網記者專訪了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

            求是網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通過文物發掘、研究保護工作,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物館是重要陣地。請您結合河南博物院的工作談談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考和體會。

            馬蕭林委員: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的戰略高度出發,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指導、部署推進,鮮明提出了“把保護放在第一位”、“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推動新時代文博事業蓬勃發展,為文化傳承發展注入強大思想動力。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在這所大學校,最重要的資源就是文物,它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首先要保護好、管理好。河南博物院有近百年的歷史,是中原腹地最大的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中心,現有藏品17萬余件(套),上溯遠古,下及近現代,尤以青銅器、陶瓷器、玉石器、石刻造像最具特色,是見證和體現華夏文明起源形成與發展脈絡的重要文化遺產。珍貴館藏文物賈湖骨笛有力證明了早在8000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已經是七聲具備;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銅爵,見證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我國已出現比較成熟的青銅鑄造業;北宋汝官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作為汝官窯遺址考古發掘中唯一一件完整的天藍釉器物,從一個側面反映中華文明的創新發展……在把這些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的同時,要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教育引導廣大參觀者進一步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我們傾力推出“泱泱華夏 擇中建都”基本陳列和“明清河南”、“國寶特展”、“中原楚國青銅藝術”等專題陳列?!般筱笕A夏 擇中建都”展覽整合河南地區豐厚的文物資源,以中原的建都歷史為主線,中原文明發展歷史為綱,世界文明背景為參照,再現中原文化的悠久輝煌及影響力和輻射力。這個系列展覽是河南博物院陳列展覽的主體,可謂我院的扛鼎之作。2023年,河南博物院接待觀眾超過了270萬人次,其中18歲-45歲占比超過了65%。來博物館看展已經成為人民群眾特別是年輕人新的生活方式。這些數字和現象背后,是中華文明的血脈傳承,值得人們驕傲與自豪。

            求是網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請您談談如何推動文物活化利用。

            馬蕭林委員:

            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不僅在于見證歷史、記錄歷史,更在于其啟迪后人、服務當下的現實意義。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讓老百姓看得懂、感興趣、想參與、有收獲,讓文物和文化遺產煥發光彩、永續發展。

            讓文物活起來,一要深挖內涵,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結合點。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就是把考古代表的“傳統”,與盲盒象征的“時尚”結合起來,碰撞出火花,讓大家體驗到了發現“文物”的驚喜感、代入感和滿足感,激發了年輕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興奮點。二要創新表達?!短茖m夜宴》就是從河南博物院展示的文物當中獲取的靈感,讓一群彩繪陶俑從博物院里“走出來”,還原、活化歷史場景,喚醒人們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認同,產生情感共鳴。而華夏古樂團則是復原演繹了賈湖骨笛、編鐘、編磬、琴、瑟等音樂文物,在現場演奏過程中打造沉浸式體驗,從而吸引觀眾更好了解古代音樂和歷史。三要科技賦能。新技術為沉浸式體驗提供了發展空間,讓厚重的歷史文化能夠穿越時空,古今對話變得真實可感;新媒體又讓文化精品以更快的速度、更強的力度傳播出去,形成網絡頂流,引發公眾關注。比如,我們整合數字資源,推出博物館云展覽、虛擬博物館和網上直播等,線上4部云展覽,觀看達3200多萬人次,有力發揮了新時代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求是網記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加強文物系統性保護和合理利用。請您談談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對做好這項工作的建議。

            馬蕭林委員:

            文物普查是文物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是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我國分別從1956年、1981年、2007年開始開展過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通過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將建立國家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總目錄,全面掌握我國不可移動文物資源情況。

            做好文物普查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深刻領會普查重大意義,明確普查新形勢新任務,踐行應保盡保,豐富文物內涵,推動系統保護,為全面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夯實工作基礎。一要做好頂層設計,從國家層面建立科學規范、易于操作的普查標準和實施細則,組建國家和省級普查專家組,指導各地普查工作;二要做好人員培訓,由省級專家組對市級和縣級普查隊伍開展全面系統的普查培訓;三要用好科技設備,完整準確地傳輸并儲存普查中采集的文物數據信息;四要做好普查宣傳,發動群眾征集文物普查線索,在普查中培養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讓普查成為提高全民文化素養的文物保護大行動。

           ?。ㄓ浾撸汉析?/p>

          標簽 - 文化遺產,文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網站編輯 - 湯寶蘭 張利英 審核 - 李達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087242
          一本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中文字幕日本免费视片|无码中文人妻字偷2020|国产高清在线男人的天堂
        2. <table id="bt9ac"></table>

            1. <track id="bt9ac"></track>
              1. <table id="bt9ac"><ruby id="bt9ac"></ruby></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