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bt9ac"></table>

      1. <track id="bt9ac"></track>
        1. <table id="bt9ac"><ruby id="bt9ac"></ruby></table>

          解民生、治學問、育英才的科技小院

          來源:《求是》2024/08 作者:中共中國農業大學委員會 2024-04-16 09:00:00

          解民生、治學問、育英才的科技小院

          中共中國農業大學委員會

            一間院落,三五農舍,科技小院在廣袤田野并不起眼。

            科技助農,鄉村振興,科技小院蘊藏著新質能量。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親切回信,肯定小院青年走進鄉土中國深處“自找苦吃”的精氣神和解民生、治學問的生動實踐,勉勵同學們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倳浀幕匦旁谥袊r業大學師生中引發強烈反響,親切的關懷、殷殷的期望,令全校師生深受鼓舞。

            2024年,科技小院成立15年了,目前,全國已建立科技小院1200多個。15年來,科技小院的師生們把實驗室建在田間地頭,讓青春扎根鄉村沃土,將貢獻寫在祖國大地,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為加快推進農業強國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創建科技小院

            2009年,中國農業大學的張福鎖教授帶領團隊師生在河北省曲周縣白寨開展大田試驗,當他們看到農民用舌頭“品嘗”的方法來鑒別化肥的真偽時,大受震撼:在幾百公里外的北京中國農業大學校園里,農學專業的學生們學習過多種關于化肥的分析方法,不但可以鑒別真偽,還能分析肥力、吸收轉化效率。然而,在田間地頭,老鄉們離這些“科技”卻那么遙遠。再看看自己的實驗站里,農作物長勢喜人,產量很高;而一墻之隔的農民地里,莊稼出現倒伏等嚴重問題,產量很低。面對如此反差,師生們心情復雜。就在上一年,張福鎖教授團隊全年在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100多篇論文,成果豐碩。這時,張福鎖教授清醒地提出了一連串問題:咱們發這么多文章,老鄉們能讀懂嗎?實驗室(站)里獲得的研究成果,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有多少能用到田間地頭?怎么用?老鄉們能不能接受?

            師生們決定住下來、待下去,邊教授知識,邊操作示范,與老鄉一起,用實踐來回答這些問題。這一年,張福鎖教授團隊的李曉林教授在農家院子里住了300多天,真正從教授做成了“農民”。朝夕相處,師生們收獲了老鄉的信任,順利示范了科學種田技術,解決了老鄉們地里遇到的問題。老鄉們說,你們把科技帶到我們農家小院來了,咱們就叫“科技小院”吧。李曉林教授扎根的這個農家院子成為了第一個科技小院——白寨科技小院。

            積跬步,至千里;積小流,成江海。15年來,科技小院蓬勃發展,從一個到上千個,不斷點燃師生們強農報國向下扎根的熱情。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理念引領下,更多師生走出“象牙塔”,走向田野,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零費用”服務農民和農業產業?!稗r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我國高等農林教育大有可為?!绷暯娇倳?019年9月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進一步堅定了科技小院師生扎根一線服務鄉村振興的信心和決心。15年來,科技小院累計服務近600個貧困村、4.8萬個貧困戶、17.7萬貧困人口,2023年榮獲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2024年“推廣科技小院模式”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張福鎖教授2018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萍夹≡哼€走出了國門,推廣到老撾和非洲8國,被聯合國糧農組織作為重點案例向全球推廣應用。15年來,中國農業大學的師生們與科技小院共同成長,在親身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圖為2023年5月13日,在河北省曲周縣育苗產業園,苗樂園科技小院的學生在查看無土栽培蔬菜。 新華社記者 岳文婷/攝

          走村入戶解民生

            解民生,是科技小院的初心,更是農民對農業科教的熱切期盼??萍夹≡喊l起人張福鎖教授說,“我們要‘實’,實實在在的‘實’?!畬崱志褪悄泐^戴一頂草帽,下去老老實實幫老百姓解決問題。幫一個算一個、幫一家算一家?!?5年來,科技小院的師生們深入鄉土,走村入戶,面對面傳授,手把手教會,幫助老鄉們學科技用科技,從科學種田、增產增收,到多產融合、鄉村振興,用實實在在的付出踐行初心。

            科技小院的師生們住進鄉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破農業技術推廣“最后一米”的屏障,幫助老鄉們學會科學種地。64歲的呂增銀是種莊稼的老把式,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可他承包的20畝地,無論怎么用心,產量總是偏低。2009年春天,得知白寨科技小院建起來的消息,呂增銀十分激動,又有些懷疑。為了驗證專家們介紹的高產高效技術的效果,他把其中的兩畝地交給科技小院的學生曹國鑫耕種,剩下的地則由自己精心照料?!岸酀菜嗍┓?,小麥長得肯定錯不了”,抱著這個傳統觀念,呂增銀“偷偷”在地里施了很多氮肥,水也比那兩畝地多澆了一次。沒想到收獲時一實測,他種的小麥畝產量卻比曹國鑫種的低50多公斤?!笆┓蕰r機不對,量也多,麥稈長高了,反倒引發倒伏,影響了產量?!辈車文托募氈碌闹v解,讓呂增銀第一次有了“科學種地”的概念。這之后呂增銀愛上了“科學”:沒事就到地里觀察作物長勢;發現問題后及時向“老師”咨詢;晚上還積極到大學生們開辦的田間學校去聽課……很快,在科技小院幫助下,呂增銀掌握了科學的種植方法,第二年小麥畝產大幅提升。

            在科技小院師生指導下,不僅呂增銀的田地獲得了高產,全村人的種植觀念也發生了變化,科學種地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皠e看水肥種子用得少了,產量還高了?,F在村里好多鄉親都外出打工了,但我在家一人能種100畝地,收入也不低!有科技小院做后盾,我干啥都有勁兒?!眳卧鲢y自豪地說?!敖虝r民科學種地,把我們的研究成果轉換成農民增產增收的喜悅,對于農科大學的學生來說,還有什么比這更有意義呢?”曹國鑫也很欣慰。

            單打獨斗進行農業生產效率低,抗風險能力差。要想提高生產效率,除了科學種植,還要讓老鄉們聯合起來走規?;洜I之路。幫助老鄉轉變生產經營方式,成立生產合作社,成為科技小院的升級版。

            郝雙曾經是吉林省梨樹縣小寬鎮西河村村委會主任。他2008年就成立了合作社,但主要是經營農資,怎樣才能真正把農民組織起來,郝雙一籌莫展。2009年,中國農業大學的米國華、芮玉奎兩位老師帶著幾位研究生來到西河村,在郝雙家建立科技小院,這讓他眼前一亮:“在我們這搞高產高效試驗,還要探索現代化農業、規?;洜I道路,我打心眼里歡迎?!?010年,科技小院支持郝雙成立了全縣第一個“科技專家大院”,米國華教授親自擔任首席技術專家?!坝辛诵≡簩<以诩夹g方面的保駕護航,我就大膽地把村里一幫志同道合的鄉親組織起來,進行規?;洜I,結果平均每公頃增產2000公斤,同時成本降低700元,公頃節本增效達到了3500元?!边@讓其他農戶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紛紛加入到合作社中。

            2013年底,梨樹科技小院的博士生伍大利聯合10個先進合作社,共同成立“博力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聘任郝雙為常務副理事長,這讓郝雙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開始為40多個成員合作社服務,也為梨樹縣實現農業耕作方式、經營方式、生活方式轉變出了一把力。

            培育壯大集體經濟,能更好為農業農村發展增動力、添活力??萍夹≡和ㄟ^推動鄉村多產融合等方式,幫助農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北京市通州區永樂店鎮西槐莊村是鎮里最偏遠的村莊之一,在科技小院落戶這里之前,因為位置偏僻、信息閉塞、產業單一,村里幾乎沒有集體經濟收入。2020年,在北京市支持下,西槐莊科技小院正式創建。剛開始,面對一群20歲出頭的“學生娃娃”,村民們心存疑慮。但手藝行不行,還得到地里見真章??萍夹≡簽槲骰鼻f村引進了水果蘿卜、櫻桃番茄等作物品種,避開了單一作物帶來的風險,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實現第一輪增值。小院學生還為農產品設計出“西槐莊園”商標標識、朗朗上口的宣傳語以及多樣的文創產品,并從銷售渠道上下功夫,通過線下團購、線上直播帶貨、開設網店等多渠道銷售村域特色農產品,鎮黨委、村黨支部、科技小院同時發力,實現第二輪增值。2021年,西槐莊村成功踏上品質農業的轉型之路,科技小院累計為村莊創收34萬元,比2020年翻了3.4倍。這兩年,小院的同學們不斷探索新的種植方案,種植的品種也越來越豐富。2023年,通過引進多種優質蔬菜品種,實現種植多元化,村集體收益達103萬元。同年,科技小院又通過發掘西槐莊村文化與旅游資源,推出“共享菜園”認養模式。由此,科技小院帶動西槐莊村嘗試將第一產業、第三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從促進小農戶增產增收的1.0版本,到助力產業興農的2.0版本,再到推動鄉村振興全面發展的3.0+版本,15年來,科技小院緊緊圍繞“三農”發展的重要需求,為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現代化農業強國貢獻力量。

          腳踏實地治學問

            “科學研究既要追求知識和真理,也要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绷暯娇倳浀恼佌伣陶d激勵著科技小院的師生們腳踏實地治學問,深入群眾、扎根群眾,以學促干,在干中學,循著真問題找到教學科研的突破口,憑著真本事助力現代科技與傳統農耕加速融合,讓科技的力量帶著種子破土,讓小院子撐起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大平臺,做出服務“三農”大文章。

            “在實踐中增長真學問、練就真本領”。這是陳廣鋒對自己的要求。2014年,博士一年級的陳廣鋒進駐山東省德州市樂陵科技小院。剛到時,陳廣鋒聽不太懂當地方言,也不知道怎么與農民交流,沒辦法解決農業生產實際問題。令陳廣鋒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和當地農業局技術員一起指導麥收時,一位大爺問“為什么我家麥粒是空的”,陳廣鋒絞盡腦汁也不知該如何作答,切實感受到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為彌補自己在生產實踐上的“短板”,陳廣鋒拜當地農技專家為老師,刻苦學習技術經驗,每天都去田間地頭走一走,和老鄉們聊天,收集各種田間生產問題。4年下來,陳廣鋒本著“從生產中來、到生產中去”的原則,開展對農民有用、能解決生產問題、助推農業發展的科學研究,不斷發現問題、逐漸明確研究課題,先后發表了兩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并申請了“夏玉米同步營養肥”發明專利。該專利技術第1年就在樂陵市推廣應用了5500畝,節約農戶肥料投入13萬元;第2年推廣應用12400畝,節約農戶肥料投入30萬元。

            科技小院一頭連著高等學府,一頭連著田間地頭,師生們扎進小院,把土地作黑板,以作物當教材,在田埂上建實驗室,將科學原理與田間實踐有機結合,以科技小院為中心,以點帶面輻射周邊農村高質量、高水平發展,闖出了一條科學性與實用性兼備的發展路子。

            以“洱??萍即髸稹睘橹c助力洱海周邊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蒼山洱海,聞名中外,然而前些年,洱海流域環湖生態遭到破壞,清澈的洱海一度被藍藻占領,農業面源污染是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因素。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考察,強調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2020年1月,總書記再次到云南考察,作出“守住守好洱?!钡闹匾甘?。為破解農業生產中的面源污染問題,張福鎖教授帶領團隊來到大理,一竿子扎進村里。2022年2月,古生村科技小院正式成立。

            圖為2022年9月24日,張福鎖教授團隊在云南大理古生村與地方農業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及當地村民在田間查看水稻長勢。 中國農業大學供圖 趙瑜/攝

            科技小院一進入古生村,就開始全面監測、收集洱海流域治理數據,開啟了以洱海水質保衛戰、高值農業攻堅戰、鄉村振興陣地戰為主的“洱??萍即髸稹?。針對洱海面源污染問題,科技小院聯合全國頂尖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專家團隊,在古生片區構建了“六縱七橫”面源污染精準監測體系,開展農業農村面源污染全時空全過程防控技術模式建設,初步揭示了面源污染對地表水質的影響,并建立起面源污染來源精準解析與系統治理模式,為下一步的綜合治理打下了良好基礎。針對洱海種植業綠色不高值、高值不綠色難題,科技小院科研團隊與當地政府、企業、農民合作,在古生片區以水環境安全閾值為卡口,以周年作物畝產值萬元為目標,打造了“水稻+”、“煙草+”、“鮮食玉米+”等綠色高值協同的種植模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小院師生在2022年首次開展綠色生態水稻種植,畝產達808公斤,比常規種植增產30%左右;同時,綠色生態優化模式降低農田面源污染相關指標50%左右。

            截至2023年底,在中國農業大學、云南農業大學、西南大學、云南大學等單位的努力下,洱海流域已建立15個科技小院,目前共有百余名學生、20余名教師長期駐扎在古生村,平均每名學生每年駐扎超過330天,并有200多名各地專家學者經常來小院交流調研。師生們以科技賦能洱海保護,助力鄉村振興,使洱海流域的農業產業正從傳統的單一追求產值和經濟效益為主,轉向協同洱海生態環境保護、農業高值高效和農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抓牢根本育英才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強調:“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笨萍夹≡簣猿种泻弦?,踐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在解民生、治學問的過程中育英才,走出了一條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知識分子與勞動群眾相結合的寬闊道路。

            “如果所有研究生都在學校搞理論,不與生產對接,那么未來農民怎么辦?農村基層需要富有學識的研究生下去,我的論文也需要土地的滋養?!边@是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徐俊平初入科技小院時對自己說的話。徐俊平是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的12名科技小院學生代表之一,也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出了名的“玉米專家”。從碩士到博士,徐俊平在杭錦后旗科技小院已經駐扎了5年。5年間,他在當地通過示范試驗,為農民解決了玉米種植過程中品種、用肥、病蟲等技術難題,大大提高了玉米產量。為了讓更多的農戶受益,他還與導師專家、蒙海鎮以及杭錦后旗科協等創新農民培訓方法,提出了“科技小院全覆蓋農民培訓”方案,帶領科技小院成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現場培訓種植技術達百余場,覆蓋農戶千余人。技術創新和社會服務的突出成效讓徐俊平得到了當地政府和農民的認可。他曾榮獲首屆“杭錦后旗青年五四獎章”、連續兩年榮獲“杭錦后旗全域種植業綠色生產試驗示范工作一等獎”等榮譽。2023年,他在當地組織了玉米高產高效競賽活動,推動玉米單產提高,助力杭錦后旗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業現代化示范縣建設。

            收到總書記的回信后,徐俊平激動萬分:“我很慶幸當初選擇來到科技小院服務‘三農’。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對于我們科技小院的學生而言,自找苦吃是腳踏實地、主動擔當作為。到田間地頭為老百姓做實事,讓我找到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p>

            科技小院不僅見證了一撥又一撥學生的成長成才,也讓無數青年教師蛻變成更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張老師,我想挑戰一下自己,去科技小院待上3個月,去看看不同于實驗室里的科研之地,去看看一紙論文后的中國農戶和論文的差距?!?022年2月,中國農業大學青年教師金可默敲開了張福鎖教授辦公室的門。沒想到的是,金可默在科技小院一干就是兩年。

            金可默有著漂亮的履歷,從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后出站后,回到母校,成為中國農業大學的一名副教授。在聽了一場張福鎖教授號召青年教師下科技小院的講座后,她發現了自己科研路上的更多可能性。來到科技小院后,金可默帶著研究生走遍古生村大街小巷,與村民們拉家常搞調研、頂著烈日去地里查看試驗田,在村里開展種植、飲食、電商等各種培訓……筆記本上,她記錄下到古生村科技小院后的很多個“第一次”:在第39天開展古生村大調研、在第99天組織白族開秧節、在第154天舉辦農民培訓會、在第262天成立實體黨支部、在第327天成立“綠野”宣講團……在這里,她變得“無所不能”?!拔乙矝]想到自己具備這么多技能,科技小院真的是一個神奇的地方,能夠激發青年教師的無限潛力,創造無限可能?!彼锌卣f。

          圖為2022年8月17日,在吉林省梨樹縣,科技小院的兩位同學在試驗田里測量玉米光合作用。 新華社記者 張楠/攝

            兩年來,金可默以言傳身教影響著自己的學生們,調研、走訪、吃閉門羹,再調研、再走訪、敞開心扉。師生們從初到時的手足無措到與村民侃侃而談,從跟著老師干到帶著農戶干,逐漸克服“水土不服”,成為“當地人”。他們的膚色和當地人越來越接近,他們的心也和村民們越靠越近?!拔覀兟摵险a學研多個主體,組建全國頂尖鄉村振興交叉學科隊伍,基于村民生計、增收路徑、發展困惑、村集體經濟等古生村鄉村振興的重點問題,自上而下設計和推進,努力實現洱海保護與農民增收協同?!币殉蔀楣派蹇萍夹≡贺撠熑说慕鹂赡f,“以所學之識,在鄉土一線破難題,解決地方農業發展新問題,把實驗室建在田間地頭,把論文寫在我們的土地上,我感覺到從未有過的充實?!?/p>

            歷時15年的發展,科技小院已成為中國農業大學人才培養的一張閃亮名片,榮獲2022年研究生教育領域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5年碩果累累,總結起來,可以歸結為“拆了四堵墻、架了四座橋、體現四種品格”,即:拆了學校和社會之間的墻、學科和學科之間的墻、教學和科研之間的墻、教和學之間的墻;搭建了學校與鄉村之間的橋、師生與群眾之間的橋、問題與辦法之間的橋、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體現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上下求索、為民造福的品格,走出了一條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新路。未來,中國農業大學將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深刻領會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強化科技小院服務人才培養功能,深化農科教融合,圍繞國家鄉村振興關鍵領域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發展區域布局科技小院集群,為農業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慧 校對 - 喬雪 高勝軍 審校 - 何晨琛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09150
          一本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中文字幕日本免费视片|无码中文人妻字偷2020|国产高清在线男人的天堂
        2. <table id="bt9ac"></table>

            1. <track id="bt9ac"></track>
              1. <table id="bt9ac"><ruby id="bt9ac"></ruby></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