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bt9ac"></table>

      1. <track id="bt9ac"></track>
        1. <table id="bt9ac"><ruby id="bt9ac"></ruby></table>

          以高質量基礎研究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來源:《求是》2023/15 作者:中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委員會 2023-08-01 09:00:00

          以高質量基礎研究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中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委員會

            2023年2月,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就加強基礎研究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這一重要論斷深刻闡明了基礎研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與世界科技強國建設三者之間的關系?;A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決定著國家創新體系的深度和厚度,在實現科技現代化中具有戰略性作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推動基礎研究實現高質量發展。

            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同構成國家創新體系。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基礎研究的“國家隊”,應該充分發揮科教資源優勢和基礎研究主力軍作用,成為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自建校之日起,就把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黨和國家培養尖端科技人才,作為自己始終不渝的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曾三次到學??疾?,肯定中國科大“作為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的大學,這些年抓科技創新動作快、力度大、成效明顯”,勉勵學?!耙掠趧撔?、敢于超越、力爭一流,在人才培養和創新領域取得更加驕人的成績,為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對中國科大是莫大的鼓舞,激勵著全校師生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立足國內重大需求,執著攻關創新,在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上狠下功夫,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切實加強基礎研究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學科交叉融合不斷推進,科學研究范式發生深刻變革,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基礎研究轉化周期明顯縮短,國際科技競爭向基礎前沿前移。應對國際科技競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我們加強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

            加強基礎研究,把源頭和底層問題搞清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往往萌發于深厚的基礎研究,產生于學科交叉領域。當前,科技發展進入到以覆蓋從基礎研究到問題解決的長鏈條、依賴多種學科之間的深度交叉融合、多主體合作并且緊密聯系等為特征的融合科學階段,傳統意義上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的邊界日趨模糊,科技創新鏈條更加靈巧,技術更新和成果轉化更加快捷,產業更新換代不斷加快。新的基礎科學前沿往往誕生于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只有加強基礎研究,把源頭和底層問題搞清楚,才能更好適應科技發展新趨勢,促進交叉融合創新成果的產生。

            中國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實驗室。在這里,幾代中國科大人從零起步,聚力傳承,高擎“神奇之光”,努力實現大國崛起的“光源夢”。圖為中國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合肥光源儲存環大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加強基礎研究,適應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需要,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的科技創新進行保障,需要高質量的基礎研究作為支撐?;A研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建設的重要發力點,是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重要支撐?;A研究不能局限于實驗室,必須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結合起來,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才能發揮它的最大功效??萍几锩彤a業變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基礎研究產生巨大突破的基礎之上的。核心技術的根源問題是基礎研究問題,基礎研究搞不好,應用技術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將基礎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轉化、市場應用“最后一公里”有機銜接,才能真正打通產學研創新鏈、價值鏈,疏通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連接的快車道,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把科技成果充分應用到現代化事業中去。

            加強基礎研究,更好應對國際科技競爭新趨勢,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基礎研究處于從研究到應用、再到生產的科研鏈條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業大廈才能建得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礎研究要勇于探索、突出原創,更要應用牽引、突破瓶頸,弄通“卡脖子”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當前,我國的知識創新活動已經從模仿和跟蹤向自主創新過渡,在部分領域開始扮演引領者的角色。然而,我國很多領域的科技創新中仍存在著原創性和引領性不夠、科技成果轉化程度不高等現實問題。應對國際科技競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然要求加快實施重點領域科技攻關,促進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突破。

            基礎研究創新性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科技界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實現了由量向質、從點到系統的全方位飛躍,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我國進入到創新型國家行列。

            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實現多學科、寬領域有機融合。一直以來,我國高度重視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工作。從1978年在部分高校試點“少年班”,到近年來深入實施的“中學生英才計劃”、“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都是基礎學科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有益探索,有力推進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重點依托77所高水平大學的288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累計吸引3萬多名優秀學生投身基礎學科,形成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梯隊網絡”。中國科大在國內首創“少年班”,選擇具有從事科研潛力的苗子,努力培養一支“少而精的基礎科學工作隊伍”。學校始終堅持“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辦學方針,成立針對國家重大科學和工程問題的科教融合學院,深入推動“科”和“教”的合作交流,實現科教相長,贏得“千生一院士、八百碩博生”的美譽,“兩段式(通識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2+X培養)、三結合(科教結合、理實結合、所系結合)、長周期(本碩博一體化)、個性化(100%自主選擇專業)、國際化”被證明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

            高質量基礎研究服務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國家高度重視基礎研究,2022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支出為1951億元,自2012年至今年均增長近15%,基礎研究經費占研發經費比重連續4年保持在6%以上水平,為我國原始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年來,我國高質量基礎研究不斷產出,引用排名前千分之一的世界熱點論文占全球總量的41.7%,高被引論文占27.3%。在中微子振蕩、鐵基超導、量子信息、干細胞、腦科學、類腦芯片、納米材料等基礎前沿方向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原創成果?!澳犹枴绷孔涌茖W實驗衛星實現遠距離傳輸新紀錄,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天問一號”成功落火,第三代基因測序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北斗”導航衛星組網建設并迅速實現產業化轉換,我國自主研發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系統問鼎世界超算冠軍……基礎研究“沿途下蛋”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活力。從中國科大語音實驗室誕生的科大訊飛,已發展成為國際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產業的領頭羊之一。校企共同依托建立的認知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正為以認知大模型為代表的新興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創新源動力。

            圖為“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圖片拍攝于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南山觀測站,綠色為衛星運行軌跡,紅線為地面發出的信標光?!澳犹枴绷孔涌茖W實驗衛星是我國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一項重大戰略性先導科技成果,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機構共同研制完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有組織科研有效滿足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2018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提出完善基礎研究布局、建設高水平研究基地、壯大基礎研究人才隊伍、提高基礎研究國際化水平、優化基礎研究發展機制和環境等重點任務。2020年,國家相關部委聯合發布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新形勢下加強基礎研究若干重點舉措等規章制度,從優化基礎研究總體布局、激發創新主體活力、深化項目管理改革、營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發展的創新環境、完善支持機制等方面切實加強基礎研究工作。中國科大自建校之日起,就堅持“紅專并進、理實交融”的校訓精神,堅守“科教報國、追求卓越”的初心使命,始終將“科技創新”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瞄準國際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形成了以原始創新催生重大戰略性技術、培育新興科技產業的科技創新鏈條。從“兩彈一星”工程到參與共建深空探測實驗室;從立項建設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實驗室——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到建設第四代合肥先進光源,中國科大不斷加強在前沿性、基礎性研究領域的前瞻布局,始終踐行“把紅旗插上科學高峰”的誓言使命。

            充分發揮高校在加強基礎研究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的主力軍作用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主力軍,在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科研創新,培養基礎研究人才等方面肩負著重要職責。

            建設基于學科交叉發展趨勢的基礎研究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基礎研究要突出前瞻性、戰略性需求導向,優化資源配置和布局結構,為創新發展提供基礎理論支撐和技術源頭供給。這要求我們優化基礎學科建設布局,支持重點學科、新興學科、冷門學科和薄弱學科發展,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和跨學科研究,構筑全面均衡發展的高質量學科體系。要根據國家規劃部署和戰略需要,追蹤國際科技前沿,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發揮好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加強基礎研究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的主力軍作用。中國科大在建設和發展中始終著眼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著力構建“基礎學科率先一流,新工科、新醫學跨越式發展”的特色學科體系。學校全方位支持國家實驗室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主持和參與建設合肥先進光源、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合肥分中心)、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國家基礎研究重大創新打破硬件圍堵提供平臺支撐。

            發展基于科教融合要求的基礎研究人才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必須下氣力打造體系化、高層次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平臺,讓更多基礎研究人才競相涌現。這要求我們把人才培養的著力點放在基礎研究人才的支持培養上,遵循基礎研究人才成長規律,推動基礎研究人才培養“關口前移”,構建基礎研究人才長周期培養機制,為他們提供長期穩定的支持和保障。中國科大堅持走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之路,聚焦國家急需領域,相繼成立未來技術學院、微電子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碳中和研究院等,推動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碳中和等方向人才培養創新,依托國家級科研平臺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謀劃推進科教融合,大力培養高層次緊缺人才。為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學校探索實施長周期柔性考核機制,以“階段考核”代替“年度考核”,以“同行交流”代替“述職考評”,出臺系列支持舉措積極鼓勵青年人才“揭榜掛帥”,挑戰前沿科學領域、沖擊頂尖科學問題。

            保障基于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研究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四個面向”,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結合起來,統籌遵循科學發展規律提出的前沿問題和重大應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論問題,凝練基礎研究關鍵科學問題。世界已經進入大科學時代,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越來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導對基礎研究產出的影響越來越大。這要求我們必須發揮好制度、政策的價值驅動和戰略牽引作用,營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的校園文化和學術環境。中國科大統籌開展興趣導向的自由探索和目標導向的有組織科研,超前一步、做好規劃,不斷提升服務國家的能力和水平。近年來,學校原創性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合肥同步輻射光源、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祖沖之二號”和“九章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等亮相“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作為我們黨創辦的紅色大學,中國科大始終強調科技工作者應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通過挖掘紅色校史資源,大力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教育引導全校師生心懷“國之大者”,把科學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研成果應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再立新功。

          標簽 -
          網站編輯 - 張芯蕊  校對 - 喬雪 何晨琛 審校 - 徐勇林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776368
          一本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中文字幕日本免费视片|无码中文人妻字偷2020|国产高清在线男人的天堂
        2. <table id="bt9ac"></table>

            1. <track id="bt9ac"></track>
              1. <table id="bt9ac"><ruby id="bt9ac"></ruby></table>